三国志刘备传有几个版本(三国志刘备传系列合集)
三国志刘备传有几个版本
郭淮毅然追回要去洛阳受刑的妻子,还给司马懿写了封信,“我的五个孩子悲痛欲绝,舍不得他们的母亲。如果他们的母亲死了,我就会失去五个孩子。如果五个孩子没了,也不再有我郭淮。”史书上没有写司马懿拿到信件之后的心理状态。我想,司马懿一定反复思量了很久,从史书上看到的结果,就是司马懿作罢。
新京报:刚才聊到了曹操。在历史人物之中,曹操确实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人物,关于他的研究也非常多。你是如何看待世人对曹操的评价呢?
我认为,如果可以全部用史料搭成一个平台,却又使整段历史具有故事的连贯性和影响力,这可能是整个三国历史的突破点所在。
比如《三国演义》中的关羽,他被立成了一个神:忠义、神武,方方面面都是完人,整部书中也给他添加了很多故事剧情。但从史料中进行还原,比如关羽的经典故事“过五关斩六将”在历史当中肯定是没有的,“温酒斩华雄”,“三英战吕布”也都是没有的。
是这样的。这本书我定的时间是从公元174年到公元234年,这也是《青梅煮酒:三国群星闪耀时》在结构上与《三国演义》的重大区别。《三国演义》从黄巾起义开始,一直到公元280年晋朝一统三国为止,这是它大致的时间轴。但我是以公元174年曹操出仕作为起点,到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作为结点,这其中也插叙了吴的灭亡和蜀的灭亡,但都只是点到为止。
三国志刘备传系列合集
我写这本书,主要想把汉末三国时期的英雄*写出来,把这种“生而为人”的进取*写出来。同时,我尝试以新颖视角,对汉末三国历史进行重新解读。我觉得,《三国演义》是一本非常精彩的小说,《三国志》《后汉书》也都是非常经典的史书,我希望把两者的优势结合,通过对史料的全新串联组合,让非虚构的三国历史生动起来,具有连贯精彩的故事性;以一种全新的打开方式,重新审视这段波澜壮阔、信仰光芒四射的历史。
新京报:在阅读《青梅煮酒:三国群星闪耀时》的过程中发现,你在对这些历史人物进行描写时,都提到了个人品质,以及他们对自我命运的把握。从这个角度而言,这些三国历史人物,最为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呢?
我在《青梅煮酒:三国群星闪耀时》的最后一章,曹操之死那一节,对曹操的一生进行了总结。这一节的标题其实就是我对曹操的认知,就是“亦正亦邪”,他既有温情,又有杀戮,既有对恩人的感恩,也有对恩人的不感恩。他做事的方式也是忽左忽右,确实是非常难以定性的。所以“亦正亦邪”也是我看待曹操的一个观点。
一些人认为这样的故事在历史中是不存在的,但我认为,以刘备的为人和他前期的行为方式,这样的故事非常有可能发生,所以我也进行了选择。
刘备在公元211年以前,也就是窃取益州以前,总体上来讲,他是仁义的。到公元211年以后,无论是从整个人生经历来看,现实对他的长期摧残,还是他当时年龄比较大的情况,总之心态上已经有些急迫了。导致他从“仁义”的角度,开始向权霸的角度转化,这是一个比较微妙,也错综复杂的过程。从是否“仁义”的角度,极难界定刘备一生波澜壮阔的经历,但不管怎么说,他都是一个百折不挠的人,所以我用这个词语来定义他的一生。
三国志刘备传手机版下载
这个问题,从小的方面说,是整个三国历史人物的精彩性打动了我。从大的方面说,这种英雄*,或者说人类*,这种孜孜不倦的进取*打动了我。还有包括其他的道义也好,道德也罢,都是挺能打动我的故事。
当我开始阅读《三国志》《后汉书》等时,已经上大学了。我发现,这些真正的史料,其实也不一定是真实的,其中也有演绎的成分。甚至可以说,史料中的演绎,有其精彩的地方。
即便是最后“败走麦城”,实际发生的故事也和历史小说之中的描述是完全不一样的。战役失败的原因,实际上是他自己没有把握住机会,不断失误,导致了最后荆州的失守,而不是所谓的“大意失荆州”。这部分的史实,和小说中对关羽的塑造完全不一样。还有刘备也是如此。将这些人物置于史料之中,对他们的解读,跟《三国演义》是有很大区别的。
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。只有不停地翻阅、多读。《三国志》也好,《华阳国志》也好,只有通过大量地阅读,这是其一,也就是直接读史书。另外,也有许多研究三国的经典著作,这些名家名作也不容错过。
一方面,我从小对汉末三国历史特别感兴趣。小时候,我读的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就是《三国演义》,被三国英雄故事深深吸引。另一方面,随着时间推移,我又阅读了《三国志》《华阳国志》等史书,发现史料中的三国,其实更加精彩。